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成就,体现了其在全面职业培养和教育发展新篇章中的重要地位。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分析:
1. 学校历史与荣誉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自1957年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之一。学校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包括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浙江省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等。这些荣誉不仅彰显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也为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学校的专业体系涵盖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经济贸易和交通运输等四大特色领域,其中多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近年来,学校新增了跨境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增材制造技术等专业,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的需求。学校还通过课程改革,推行文化课分层走班教学和模块化专业课教学,开发校本特色教材,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3.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注重产教融合,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了完备的校企合作体制和机制。学校与浙江科技学院合作开展中本一体化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学校还通过“1+X”证书制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分转换制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4.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高级教师占比达72.3%,多名教师在全国教学比武大赛中获奖。近年来,学校还通过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教学组织形态,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新动能。
5. 学生培养与社会贡献
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技能与德育并重,培养“六有”学子。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多人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学校还通过社会服务中心提供多样化的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6. 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学校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利用VR眼镜开展体验式教学,并通过“智慧校园领导力驾驶舱”等系统优化教学管理。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也为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7. 未来发展目标
根据“十四五”规划,学校将继续深化内涵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争在全国中职学校中名列前茅。学校还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社团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通过历史积淀、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学生培养、数字化转型等多方面的努力,展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篇章。其在全面职业培养方面的成就,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也为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树立了标杆。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与哪些企业有深度合作,具体合作模式和成效如何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与多家企业有深度合作,具体合作模式和成效如下:
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绿盟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
合作模式:学校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宁波绿盟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首个市域网络安全工程师学院,实施五年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中职、高职、在岗三个阶段提供全生命周期教育,引入“教、训、考、赛”一体化教学应用实践,培养高水平网络安全人才。
成效:该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为网络安全领域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响应了网络强国建设的需求。
与韵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
合作模式:学校与韵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设智能制造订单班,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一体合作育人。
成效: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学校能够更好地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企业也能获得所需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与多家企业的广泛合作:
合作模式:学校与1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涵盖智能制造、汽车服务与营销、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多个专业方向。
成效:这些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还通过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加强了校企协同创新。
其他合作案例:
与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山能无人机应用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学校与这些企业合作,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加强校企协同创新,并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数控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校企”双主体的“三段式”现代学徒制试点。
与镇海港务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合作:学校与宁波舟山港合作,连续14年培养订单紧缺人才。
整体成效:
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高,部分学生还进入了知名企业担任重要职务。
产教融合:学校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推动了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深度融合。
创新实践:学校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新范式,有效探索了“六项协同”校企合作模式,成为宁波现代学徒制的样本。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1+X”证书制度具体是如何实施的,对学生就业有哪些具体帮助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1+X”证书制度具体实施方式和对学生就业的具体帮助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制度设计与推进: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结合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各专业推进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学校已有多批次、多个专业获批“1+X”证书制度试点,如2020学年新增了4项“1+X”证书制度试点,包括可编程控制系统集成及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
课程与教学改革:
学校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
通过“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加强校企联合开发力度,紧抓标准模块、课程教材及学习资源的进度与效度,有序开展师资培训、证书考核等。
通过“1+X”证书制度试点,促进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证书管理与奖励制度:
学校在册证书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行个性化的“1+X”考证体系,建立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分层分类推进,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制定“1+X”证书奖励制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提升学习动力。
对学生就业的具体帮助
提升就业竞争力:
拥有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中职毕业生在职场上非常受欢迎。2019年,宁波中职学生获得资格证书的占毕业生总数的90%以上,全市中职学生综合就业率达99.51%。
通过“1+X”证书制度,学生不仅获得学历证书,还能获得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促进高质量就业:
“1+X”证书制度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结合,解决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通过培训和考试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需求,提高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支持创业与创新:
学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职业技能。
通过“1+X”证书制度,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具备了创新创业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创业奠定了基础。
满足个性化成长需求:
通过分层分类推进“1+X”考证体系,学校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成长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如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这些措施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开发教育大数据平台:
学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教育大数据平台,能够采集和分析学生在学习、德育、社交、实习等多维度的数据,生成“数字画像”。这一平台不仅帮助学生明确技能学习方向,还为教师调整教学安排提供了科学依据。
个性化学习方案:
通过教育大数据平台,学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通过“绿色评价报告单”、AI教学行为分析系统和“智慧校园领导力驾驶舱”等工具,学校能够精准预测学生学业情况,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智能化管理。
教学模式创新:
学校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人机协同方式和情境化、弹性化、跨学科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数字技术开展流畅度数据分析,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丰富:
学校积极参与数字化资源和精品网络课程的开发,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学校利用数字摄像头实时记录实训操作,为教师提供全过程观测、记录和评价,促进教学能力提升。
德育诊断与生活服务优化:
学校利用数据进行德育诊断、生活服务优化和决策支持。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补助对象,关注身心健康学生名单,并根据专业进行调整决策。
沉浸式虚拟仿真教学:
学校引入混合现实MR技术,将虚拟仿真教学与实时空间画面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热爱。甬江职高通过虚拟现实平台进行烹饪教学,实现了国际交流项目的持续进行。
数字媒体技术中本一体化教学:
学校在数字媒体技术中本一体化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训能力。
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数字化手段,学校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提高了教学成效和育人质量。通过数据分析,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帮助学生明确技能学习方向,引导他们可持续发展。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表现如何,有哪些获奖项目或个人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表现非常出色,多次获得重要奖项。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获奖项目和个人: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表现出色,获得金牌。其中,项同学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晋级国赛,并最终夺冠。
该校还参加了省赛,在“网络搭建与应用项目”和“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项目中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
2022-202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2022-202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1项一等奖和2项二等奖。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2金2银1铜。
其中,李泽俊、陈海兴、王子游、林恒宇四名同学在“大数据应用与服务”组别中获得中职组的金奖。
其他重要比赛:
在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鄞州职教中心学校的卢东等四位老师的作品《创意类产品的设计与打印》获得一等奖,并在大赛闭幕式上做现场展示。
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技术赛项中,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18模具班刘恒宇、孙文锋同学组成的浙江唯一代表队,斩获金牌。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如何吸引和培养高素质教师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以吸引和培养高素质教师。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双能”教师培养:学校致力于培养“双师双能”教师、专业带头人和青年教师,形成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覆盖全员、遵循规律、分层施训、按需施训的培训培养方案,实施“扬帆工程”“拔青工程”及“影响力师资提升计划”,打造省教学创新团队2个、市级3-5个,培养省级名师1名、市级5人。
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健全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建设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和项目式专业师资培养三大教师发展平台建设。新增企业教师实践流动站16个,与500强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
完善教师发展平台: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通过“立标准、建平台、创机制”,全方位引领“双师型”队伍建设。制定专任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包括“多层次双师双能”“双师”标准、不同类型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等。优化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名师工程:通过校内校外开放、业内业外合作等方式,建立2-3个名师工作室,促进不同专业背景教师的协作,打造无界化的教师队伍网络。重点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指派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提供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到国内外进修深造,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提升教师学历和专业能力:
学历提升计划:宁波市教育局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鼓励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宁波大学教育学院在职研究生项目为在职教师提供了系统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高学历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拥有紧跟时代发展的认知和眼界。
“访问工程师”项目:宁波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首批“访问工程师”项目启动,旨在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激励机制和荣誉表彰:
表彰优秀教师:在教师节表彰优秀教师和学科骨干,推荐市级教坛新秀和学科骨干。鼓励教师争上“三层梯”,即成为学校星级教师、市级教坛新秀和市级骨干教师,形成个人教育风格,争取成为市名特教师和省A级教师。
优秀技能型人才奖励:评选优秀技能型人才,奖励优秀技能型人才,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本一体化课程改革: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深化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制度,完善中职学校非师范毕业新任专业教师“师范教育+企业实践”入职前培训制度,并将学习实践情况与教师资格注册、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