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是一所具有优质教育资源和专业技能培训能力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其在技能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表现突出。
优质教育资源
鄞州职教中心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362名专职教师中,98%为“双师型”教师,其中包括市名校长、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高水平教师。学校开设了16个专业,涵盖装备制造、财经商贸、电子信息与传播、交通运输等领域,其中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学校还设有40余个校内实训基地,如机电数控类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示范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的需求。
专业技能培训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模式,为学生提供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机会,并与地方企业紧密合作,开发模块化分段教学、实训课程和评价机制。学校还依托工匠大师订单班、特种作业电工班等知名专业培训项目,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助力区域基础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学校每年开展大量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活动,如特种作业电工证上岗取证、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等,培训总量达数万人次,深受职工学员和社会认可。
社会贡献与荣誉
鄞州职教中心学校不仅是宁波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还被认定为浙江省优秀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和宁波市应急管理局安全培训机构。学校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展示了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未来发展目标
学校以“名校契机,扬长补短”为发展目标,致力于打造智能制造专业群,服务宁波都市圈建设,并辐射长三角区域。到2025年,学校计划跻身全国中职学校第一方阵,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标杆。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凭借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专业的技能培训能力,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选拔流程是什么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选拔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系统化、多层次的措施,具体流程如下:
招聘与选拔:
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学校将专业技能测试的比重提高至40%,以选拔更多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教师。
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人才,扩充教师队伍,实现教师结构的多元化。从2016年到2020年,新增教师23人,现有在编在职教师352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32人,研究生和硕士学位41人。
培养机制:
学校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采用“送出西方取经,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鼓励学历进修,促进师资队伍高层化”、“学习信息技术,促进师资队伍现代化”等方式,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
通过“五进”名师工程,即让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进企业实践、参加协会交流、进高校研修、上赛场竞技、进工作室锻炼五个途径,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研能力。
学校还建立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与500强企业共建1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实践与考核:
专业课教师每两年下企业实践2个月,选送优秀教师考取高技能证书,提升其技术技能水平。
学校通过“共性+个性”的多把尺子来衡量教师,根据教师的工作实绩和业务考核进行区别对待。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培养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政策支持与激励:
学校健全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考核办法,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
学校还实施了“影响力师资提升计划”,打造“青蓝工程”“拔节扬帆”工程等,培养省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市级1-2个。
校企合作:
学校与4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部分企业与学校进行了深度的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双师”型教师素质建设、实习实训、订单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构建了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模式及其有效性保障措施有哪些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模式及其有效性保障措施如下:
具体合作模式
“三联”校企办学模式:
校企联盟:学校通过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内容,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学校与奥克斯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校行联合:学校与行业协会合作,整合行业资源,推动产教融合。学校牵头成立了“宁波智能制造产业职教集团”,联合30家行业协会、48家企业、8所高校和19家中省直职校,共同推进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
校园联结:学校与工业园区合作,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校园,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训。学校将富泰手电筒等系列梯度实训产品引入校内,使学生从简单实训逐步过渡到生产真实的产品。
“五小微”创活动:
学校通过“五小微”创活动(小微企业、微创新、微项目、微竞赛、微实践),加强校内外资源整合,建立校外创新实践基地,促进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的跨界协同创新。
“四导师制”育人模式:
学校实施“四导师制”,为学生提供成长指导、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新”专业群建设:
学校根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增设无人机、增材制造、物联网、跨境电商、大数据等新兴专业,调整专业布局,加强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建设。
“三产”融合:
学校探索区域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围绕智能制造、商贸现代、电子信息、新闻传播四大专业群,开展专业群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产教融合。
有效性保障措施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内部互动机制、运行机制和试行双赢利益驱动的“双主体”合作培养人才办学模式。
建立了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体系,拓展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领域,推进产教融合,建立顶岗实习生产运行模式。
加强校企师资合作:
学校加强校企师资合作,推进校企研发合作,促进生产、教学、科研相结合。
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宁波市建立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教育、财政、科技、农业等部门参与,统筹协调校企合作的规划、资源配置、经费保障和督导评估等工作。这一制度有效解决了校企合作管理机构缺失的问题,提高了企业参与度,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和层次。
建立实习指导委员会:
学校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成立实习指导工作委员会,建立4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实习平台。
打造区域培训和鉴定机构:
学校依托浙江名校建设,加快社会服务中心的建设,提升培训鉴定的硬件水平,成为区域最强的培训和鉴定机构。
成立智能制造产业职教集团:
学校牵头成立了“宁波智能制造产业职教集团”,通过集团化运作,实现人才培养、产业推进、技术支持和社会服务的有机融合。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智能制造专业群方面的发展计划和措施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智能制造专业群方面的发展计划和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学校牵头成立了“宁波智能制造产业职教集团”,联合省内外中高职院校、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人才培养、产业推进、技术支持和社会服务等综合服务。
通过“企业联盟、行业联合、学校联合”的模式,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如海天塑机集团、吉利汽车制造等,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行业技术和设备。
优化专业设置,开发新兴专业:
学校不断调整专业布局,增设了无人机、增材制造、物联网、跨境电商、大数据等6个新兴专业,同时取消了与区域产业发展不匹配的专业,如数控维修、轨道交通等。
通过“一专业对应一群”的办学思路,学校整合了16个专业,形成了围绕区域经济带、产业和产业集群的专业群,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
学校拥有省“双创”优秀实验室和浙江大学优秀数控实训基地,实训设施齐全,包括钳工、普车、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3D打印、CAD/CAM实训室、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室等。
学校还建立了4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习。
提升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由高级教师、中技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教师占15%,技师和高级技师占6%,多名教师具有专业技术能手和优秀双师型教师称号。
通过与高校和科技型企业合作,学校还积极引进外部专家和技术人员,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推进现代学徒制:
学校试点现代学徒制,探索“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提高实践能力。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组织了多种活动,如认识实习和跟岗实习,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氛围和生产实际,促进专业学习。
通过“五小微创”活动,学校加强了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与跨界合作,与高校和科技型企业共同搭建“五小智创”中心,推动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协同创新。
打造产业信息平台:
学校牵头成立的职教集团不仅是一个产教融合体,还是一个具有共赢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的产教联合体与利益共同体,致力于搭建产业信息平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以数控、电气两大高水平专业为支撑,形成了智能制造、现代商贸、电子信息、新闻传播四大专业群,适应区域经济带、产业和产业集群的需求。
到2025年,学校计划建成以数控、电气两个专业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专业群,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中职学校。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国家级示范基地有哪些,它们的主要功能和成效是什么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拥有多个国家或地区级示范基地,其中最突出的是机电数控类实训基地。这些基地的主要功能和成效如下:
机电数控类实训基地:
主要功能:该基地是国家级示范基地,主要为学生提供机电和数控技术的实训。基地配备了先进的设备,能够满足专业学生对技能学习的需求,支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
成效:通过该基地的实训,学生能够掌握机电和数控技术的核心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基地还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平台,促进了产教融合,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其他国家级实训基地:
数控示范实训基地:该基地是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主要提供数控技术的实训。基地配备了先进的数控设备,支持学生进行数控编程和操作训练。
机电省级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该基地是省级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不仅服务于本校学生,还为其他职业院校和社会提供实训服务。基地配备了多种机电设备,支持学生进行机电技术的综合实训。
成效:
技能提升:通过这些国家或地区级示范基地的实训,学生能够掌握先进的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基地的实训项目与企业需求高度匹配,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产教融合:基地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平台,促进了产教融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能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设备,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社会服务:除了服务于本校学生,这些基地还为其他职业院校和社会提供实训服务,支持社会技能人才的培养。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国家级示范基地在技能提升、产教融合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生和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实训平台。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全国技能大赛中的具体成绩和获奖项目有哪些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全国技能大赛中的具体成绩和获奖项目如下: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表现出色,获得1枚金牌。其中,项同学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晋级国赛,并最终夺冠。
该校还有三支队伍参加了省赛,并在“网络搭建与应用项目”和“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项目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2022-202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学校在2022-202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
学生项目方面,学校有11个项目入围国赛/省赛市级赛项,包括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电气安装与维修、机器人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沙盘企业经营模拟、网络信息安全、物联网应用、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通信与信息系统集成等。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宁波中职团队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11金、19银、3铜的成绩,金牌数排名全国第六。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获得2金的成绩,与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并列第一。
学校参赛项目包括“大数据应用与服务组”和“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组”,填补了宁波在这些新兴项目上的空白。
其他重要比赛成绩: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赛项与维护赛项、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赛项中,鄞州职教中心学校学生邵挺昂、卢星宇和韩记辉分别摘获2枚金牌。
2019年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技能(才艺)大赛中,学校共获得22金、26银、25铜。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中,机械组和商贸组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2021年和2024年的比赛中表现突出,多次获得金牌,并在多个新兴项目中填补了宁波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