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卓越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admin

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简称“浙音附中”)是一所公办中等专业音乐学校,创办于2017年,依托浙江音乐学院的办学优势,致力于培养具有文化底蕴和可持续发展的音乐人才。其卓越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中、小”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浙音附中创建了“大、中、小”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阶段的连续性教育体系。这种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还兼顾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

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卓越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共享学科专业平台

学校依托浙江音乐学院的学科专业平台,学生可以共享学院的优质资源,包括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等一级学科的课程和设施。这种资源共享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小班化教学与个性化培养

学校采用小班化教学,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注重因材施教。通过小班化教学,教师能够更精准地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和需求,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文化课与专业课并重

学校在执行普通中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并重发展。这种双线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增强了其专业能力。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多所国际著名院校签订校际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生有机会参加国际音乐赛事和艺术节,如“金钟奖”、“星海杯全国钢琴比赛”等,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国际舞台。

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聘请了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音乐学院,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校还通过引进具有影响力的名师和专家,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质量。

就业支持与升学路径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完善的就业支持和升学路径。学校每年举办就业招聘会,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音乐行业或高等院校深造。

校训与办学理念

学校秉承李叔同先生倡导的“学堂乐歌”精神,以“事必尽善”为校训,以“弘毅尚德、博约精艺”为价值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艺术人才。

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通过“大、中、小”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共享学科专业平台、小班化教学与个性化培养、文化课与专业课并重、国际化交流与合作、高水平师资队伍、就业支持与升学路径以及校训与办学理念等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了卓越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大、中、小”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是什么

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大、中、小”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共享学科专业平台:

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依托浙江音乐学院的办学优势,创建了“大、中、小”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共享浙江音乐学院的学科专业平台。这意味着学生不仅可以在附属音乐学校接受专业教育,还能利用浙江音乐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平台,进行更广泛的学习和实践。

独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方式:

附属音乐学校设有独立的课程标准,音乐表演类课程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教学方式,舞蹈表演和戏剧表演类课程则采用小组课教学。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

学生可以参与浙江音乐学院举办的各类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如大学部学术周演出、比赛、大师班授课等。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还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浙江音乐学院李叔同学院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对优秀学生进行选拔和培养。该体系遵循“宁缺毋滥”的选拔原则,从特别优秀的学生中选拔出来,经过培养后成为该专业领域的优质人才。这种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

非一贯的升学机制:

附属音乐学校设有初中部、高中部和大学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升学路径。初中部的学生可以报考本校高中部,也可以报考其他高中;高中部的学生可以报考本校大学部,也可以报考其他大学。这种灵活的升学机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系统的学科架构:

附属音乐学校通过四年的学科建设,为学生建立起了较为系统的学科体系架构。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里享受到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设施,还能在浙江音乐学院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招生与录取:

附属音乐学校与浙江音乐学院联合发布招生简章,明确招生计划、录取办法、专业考试内容等。招生专业包括钢琴演奏、管弦乐器演奏、中国乐器演奏、现代乐器演奏、流行演唱、声乐(美声、民声)等。录取方式包括中考录取和高考录取,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学费标准:

中职阶段学费为16000元/年,本科阶段学费为10350元/年。学费标准根据浙江省物价部门统一调整后的标准为准。

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与哪些国际著名院校签订了校际战略合作协议,具体合作内容包括哪些项目和活动

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与多所国际著名院校签订了校际战略合作协议,具体合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合作院校: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

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

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

罗兰大学

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

奥地利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

英国诺丁汉大学

合作内容:

师生交流:学校与这些国际知名院校开展了师生交流项目,选派学生赴国外学习交流,同时支持教师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培训。

联合创作:学校与合作院校共同开展联合创作项目,推动艺术创新和文化融合。

国际艺术节:学校积极参与和举办国际艺术节活动,如杭州现代音乐节、中国美丽乡村音乐节、中国视听创新大会、杭州国际音乐产业博览会等,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课程建设:学校通过远程直播、互动、录播、回放等方式,与合作院校共同开展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效果,拓宽音乐教育的地域和时间边界。

艺术实践:学校建有多个高水平艺术实践团体,如室内管弦乐团、民族室内乐团、交响乐团、国乐团、合唱团等,与合作院校共同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联盟”的主席单位,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中欧音乐艺术交流。

其他合作:

学校还与15所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联盟”,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

学校通过引进国内外高层次艺术人才、孵化文艺精品创作、参与国内外重要赛事和大型活动等方式,打造了多个具有辨识度和社会美誉度的创演品牌。

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如何确保小班化教学中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得到有效执行,有哪些具体措施或案例

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简称“浙音附中”)在小班化教学中确保个性化培养方案得到有效执行,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案例。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和实践:

小班化教学模式:

浙音附中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少,这使得教师能够更直接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种模式有助于教师进行一对一授课,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实现充分交流。

师资力量:

学校依托浙江音乐学院的优质师资,聘请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和文化课教师。这些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课程设置:

学校设置音乐表演(如键盘乐器演奏、管弦乐器演奏、中国乐器演奏、现代乐器演奏、流行演唱、声乐演唱)、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如中国舞、芭蕾舞)、表演(如音乐剧、戏剧影视表演)等专业方向。这些专业方向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基础。

文化课与专业课双线同步推进:

学校秉持“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双线同步推进”的理念。文化学习执行教育部普通中学课程标准,使用普通中学教材;专业学习则按专业培养方向开设专业学习课程。这种双线同步的模式确保了学生在专业技能提升的也能全面发展。

实践教学:

学校重视艺术实践教学,打造了多个乐团,实现了“人人都进乐团,个个都可专场”。通过参与各类演出和赛事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升专业技能,还能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个性化培养方案: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通过小组活动和作品展示,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信心。分类指导和针对性教学是确保每节课都能进行一对一辅导的关键。

硬件设施:

学校配备了一流的教学设备,包括标准化、数字化的专业场馆。这些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支持了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实施。

案例分享:

在苍南县实验小学的音乐课堂上,教师李恬恬通过小班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快速了解他们的性格、兴趣和优缺点,增加了师生互动和生生合作的机会。通过趣味性强、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歌唱,提高了学习效率。

家长参与:

为了提高小班化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还邀请家长参与,提供“售后服务”,了解学生需求,深化教学内容。这种家校合作模式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培养。

通过以上措施,浙音附中在小班化教学中有效地实施了个性化培养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如何构建的,包括哪些具有影响力的名师和专家

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简称浙音附中)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构建主要依托于浙江音乐学院的优质师资资源,采取了三条路径:共享一批浙江音乐学院的优质师资,引进一批在各自学科具有影响力的专业与文化课名师,招聘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与文化教师。这种多渠道的师资建设策略确保了学校能够吸引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浙音附中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部分专业教师与浙江音乐学院的优质师资共享。这些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比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曾邀请全国音乐学院附中校长论坛的专家们来校交流,探讨新时代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模式。

浙音附中还注重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卓越品质的名师和专家。这些名师和专家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享有盛誉,还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学校曾邀请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祖克曼的学生石帅等知名音乐家来校进行指导和讲座。

在具体的师资构成上,浙音附中的教师队伍包括正高职称教师、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以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这些教师不仅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还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而专业的指导。

浙音附中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通过共享浙江音乐学院的优质师资、引进具有影响力的名师和专家、招聘高水平的专业与文化教师等多种途径构建而成。

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的学生在国际音乐赛事和艺术节中的表现如何,有哪些获奖记录或成功案例

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的学生在国际音乐赛事和艺术节中表现出色,取得了多项荣誉和成功案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获奖记录和成功案例:

方妍、康凯、胡成凯和德金:

方妍和胡成凯均为单簧管专业学生,分别在西班牙利欧赛音乐学院交流学习,并在多个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

康凯曾在中国香港国际音乐节、IMAARTS音乐艺术节等国际比赛中获得佳绩。

德金在作曲与指挥系学习,曾获中蒙俄三国才艺艺术比赛第二名荣誉。

赵书行和胡成凯:

赵书行同学在第十八届“星海杯”全国钢琴总决赛中获得第一名。

胡成凯同学在第三十届巴列塔国际青年音乐家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江季子晨:

江季子晨,2019级毕业于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师从左靓老师,曾荣获2019年欧洲萨尔兹堡音乐节艺术节银奖、2022年“唱响浙江”声乐大赛初赛金奖、总决赛季军银奖、2023年第十五届中国声乐艺术节国际声乐大赛中国声乐艺术节银奖等。

李喆:

李喆自小学习小提琴,202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师从盛贝贝老师。他在2022年奥地利萨尔茨堡“艺术家大奖赛”国际少年组(13-15岁)中获得第一名、2022年维也纳国际弦乐比赛年轻演奏家组第一名、2022年英国伦敦青少年音乐家比赛国际组“年轻艺术家”类别组别金奖、2023年西贝柳斯国际比赛中获得金奖。

周璨琦:

周璨琦于2020年9月考入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师从何靖副教授。她在学习期间多次获得“四保一”、“三保一”、“两保一”等荣誉,并在国际比赛中表现出色。

郑梓妍和屠家亮:

郑梓妍在小提琴儿童组F第一组别中获奖,感谢钟易非老师的专业指导。

屠家亮在小提琴少年公开演奏组中获得一等奖,并在中国青年音乐家国际比赛C组D和中国福建第八届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全国)中获奖。

葛周一、潘语菲和朱侯妃:

葛周一、潘语菲和朱侯妃在法国青年演奏家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洪睿诚、李善宇、张屹峰和郑依明:

洪睿诚、李善宇、张屹峰和郑依明在瑞士国际音乐演奏家大赛中获奖。

王喆、周琦璨和宇岂菲:

王喆、周琦璨和宇岂菲在匈牙利国际小提琴大赛、第13届意大利国际音乐大赛、中法德彪西音乐大赛、意大利cuneo音乐国际比赛和亚历山大(中国)圆号比赛中获奖。

庄乐妍:

庄乐妍在国际弦乐公开赛中国香港赛区中获得中国民歌青年A组第一(二等奖)。

这些获奖记录不仅展示了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学生的卓越才华,也彰显了学校在音乐教育领域的高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匠德校招生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